阅读历史 |

第668章 合作好伙伴(2 / 3)

加入书签

一方面,涉及到巨额投入的国际合作工程向来都是一件相当麻烦的事情。

另一方面,如果这些国家投入的资金占比大的话,后续的话语权争夺是一件相当麻烦的事情。

其他的不说,就拿如今已经近乎瘫痪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iter来说,在前几年可控核聚变技术还没完全实现的时候,iter曾是全球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国际科研合作项目之一。

但iter的进展却并不顺利,从2002年,欧、日、俄三方以eda为基础开始协商iter计划的国际协议,及相应国际组织的建立开始,直到2006年,iter的国际协定的草签才正式确定下来。

费了整整四年的时间。

而且这还仅仅是各项协议的签订,并没有正式开展工作。

当然,放在正常的角度来看,四年的时间完成一项大型国际合作工程项目的各项协议敲定已经很不错了。

但对于徐川来说,耗费了这么多的时间,才完成国际协定的草签,可以说效率低下到令人发指。

他崇尚高效,也无法忍受未来自己主导的月面生物圈工程项目陷入各种扯皮的局面中。

所以与其找米国、欧盟、沙俄这些国家,还不如找一些别的国家。

比如他们一贯的合作‘好伙伴’,中东地区的部分国家。

相对比米国、欧盟这些国家来说,中东地区的富豪们更好说话一些,只要能实现他们的愿意,他们其实很愿意交易给你大量的钞票。

当然,或许有人会问,可控核聚变技术都实现了,石油都不值钱了,那些‘狗大户’还能有钱?

有这种想法的,只能说对于时代的变迁和石油的性质可能并不是那么的敏感。

的确,在可控核聚变技术实现后,石油的价值会打上一个很大的折扣。

但即便是燃料的属性从石油上摘取,也不意味着石油就没有什么价值,完全不值钱了。

尽管消耗石油的主力是燃料,但除了燃料,在基础的化工、农业、工业、交通等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样会消耗的大量的燃油。

如塑料/橡胶、衣服涤纶/腈纶/锦纶等面料、制药等各行各业,其原料百分之九十,甚至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都是石油。

所以即便是燃料属性被摘去,石油的价值依旧是有的。

而且另一方面,时代的变迁脚步也并不是那么快的,从破晓示范堆点火成功到现在,时间也才两年不到。

这么短的时间,可控核聚变技术的影响力虽然一直都在扩大,但很显然,目前它还没法做到遍地都是,完全代替石油。

当然,伴随着可控核聚变技术的拓展延伸和时代的发展,它的价值会不断的下跌也是必然的事情。

但至少现在,中东的那些‘好伙伴’们还是有钱的。

另一边,京城。

长安街北侧的北海小岛上。

一栋古色古香的建筑中,一封简朴的信件递到了一名老人手中。

在听到信件是谁送过来的后,老人波澜不惊的眼眸动了动,拆开了信封从里面取出了信件。

数千字的信件算不上很厚,他很快就翻阅完了。

了解到了那个年轻人写信过来的目的后,老人舒了口气,抿笑着轻轻摇了摇头。

还真是他的风格,通篇信件,浓缩后完全可以简化成一句话。

“我,徐川,要搞月面生物圈工程,打钱!”

生物圈工程.他自然是了解。

这种工程主要的用途基本都在科研方向,就像是登月一样,目前并不会给人类带来多少的实际收益,更侧重科学方向。

可以看做是一个投资大,但没太大的技术难度,直接性收益也不会有多少的科研项目。

米国当年搞过一次,不过最终以失败告终。

如果是在地球上,他会毫不犹豫的直接同意这个请求。

有米国生物圈二号的经验在前,再在国内找处沙漠,修建一个生物圈三号对于他们来说并不算什么。

就算是按照超大型的生物圈来算,顶天了也就十来个亿的造价。

而且他们还可以顺带开发一下沙漠。

但将生物圈修到月球上,这还真是让他没想到。

毕竟这两者的难度指数和耗费的资金完全是一个天一个地。

信中也写了,月面生物圈工程初步的预算大概在500-1000亿rmb左右。

对于华国来说,这笔钱并非没有。但老实说,投进一个生物圈工程里面,还是很让人心疼的。

沉思了片刻后,老人喊过来一名警卫,说了两句话后,再度闭目沉思了起来。

等待了一些时间,在警卫员的引导下,科学技术蔀的蔀长袁周礼走进了眼前这栋不算不算高大的二层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