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83章 我,徐川,打钱!(2 / 3)

加入书签

,主要因素基本就在这里了。”

“而华国是iter的成员国,按照当初的约定,成员国在围绕国际热核实验聚变堆项目相关技术、如装置运行方案、磁约束理论和建模、等离子体整体性能和控制、材料物理和技术等方面研究时,需向iter进行共享和提供。”

“而现在,很显然华国并没有这么做,他们的高温超导材料和控制模型都没有向iter提供。他们利用iter的共享约定从iter中汲取技术壮大自己,却并不共享自己的研究,这显然是违反约定的。”

顿了顿,麦克亚当接着道:“另外,我们也可以通过垄断法调查那位徐教授。”

“按照我们的调查来看,他研发的高温超导材料很显然已经垄断了全球的市场,现在市面上就这一家高温超导材料供应商,或许我们可以通过垄断法来迫使对方放开对高温超导材料的授权。”

听着助理的话,丹·布鲁耶特的食指轻轻的在原木办公桌上敲了敲。

iter的技术共享约定他很清楚。事实上,这对于参加iter的成员国来说就是张废纸。

无论是米国也好,还是欧洲也好,亦或者他们的老对手沙俄也罢,大家从来都不会真正的将手里的核心技术提供给iter。

也正是因为这样,iter的发展和进度才如此缓慢。

否则集结了一半以上人类的大型国际合作组织,怎么可能研究了几十年,至今连反应堆都没有完成建造?

不过如今这张废纸,似乎的确可能成为一个理由。

当然,如果仅凭米国,想要迫使对方交出技术难度恐怕有点大。

不过没关系,相信在这个立场上,无论是欧盟,还是iter的其他国家,都会站在他们这边的。

思索了一下,布鲁耶特抬起头,看向助理,道:“联系一下的iter其他成员国的盟友,下一次会议,我们将针对性的提出这个问题,相信他们应该也感兴趣。”

“另外,更多的收集一些华国从iter计划中获取到的技术,无论是公开的,还是交易到的,都收集起来,这些都是证据。”

另一边,华国京城。

长安街北侧的建筑中,常年居住在这里的老人波澜不惊的眼眸看着办公室中翻阅着信件的秦安国。

【尊敬的】

【您好,在过去的几个月时间中,栖霞山可控核聚变工程迎来了巨大的发展,从工业园区的完工到破晓聚变装置的验收运行、再到四十五分钟的高密度等离子体运行,我们创下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与成果。】

【回顾了整个核聚变研究的进程,在此时此刻,我们在可控核聚变研究方面所取得的领先,已经站在了世界巅峰,相信我们距离真正应用可控核聚变这项技术已经不再遥远,至少,我们已经走在了正确的道路上。】

【当然,我也相信这些工作您已经知晓。】

【至于可控核聚变技术的潜力,相信不用我过多的介绍您也能明白。它有许多重要的意义,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和未来有着深远的影响。】

【那些长远的影响相信您比我更加清楚,而当从经济方面来说,核聚变是比核裂变更加便宜的能源。】

【理论上来说,一座百万千瓦的核聚变电站,每年耗氘量只需三百千克;而一座百万千瓦裂变式核电站,需要三十五吨左右核燃料。】

【制取一千克浓缩铀的费用是接近十万元,而制取一千克氘的费用只有两千元。】

【因此,单从经济方面来说,可控核聚变发电就具有极大的优势。】

【而按照规划,在完成四十五分钟的高密度等离子体运行后,破晓聚变装置的下一步任务将是真正的启用氘氚原料来进行点火运行实验。】

【它将是推开可控核聚变这扇大门真正意义上的

【.】

翻阅着手中的信件,秦安国苦笑着摇了摇头。

这还真是他的风格。

整封信,其实上一次他搞《核能β辐射能聚集转换电能项目》时写的信一样,完全可以浓缩成一句话!

“我,徐川,打钱!”

上一次他写信到这里来是为了要钱要科研资金,这一次也一样,真不知道还有没有下一次。

当然,事实上他在来这里之前就知道是什么事情了。

作为科学技术蔀的负责人,在破晓聚变装置做出四十五分钟的时候,他就已经在不停的召开相关的会议了。

包括最顶层的会议,他都参加过两三次。

对于华国这个能源大国来说,寻求一种可以代替煤炭和石油的全新能源是必须的。

核能是一条很好的路线,无论是核裂变还是核聚变,都是可以选择的。

尤其是前者,在徐川解决了核废料的难题后,核裂变发电就已经成为了真正的清洁能源,大规模的建造核裂变发电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