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56章 那就买一台回来好了(2 / 3)

加入书签

一旁,高弘明倒是没想这些,或者说他想了,但是他知道国家肯定不会让这位吃亏的。

“那个,徐院士,高温铜碳银复合超导材料不是对可控核聚变的帮助很大吗?用这个交易,会不会同样促使其他国家的发展进度大幅度提升?”

相对比彭鸿禧,他更多考虑的是国内的可控核聚变事业能不能领先其他国家。

徐川笑了笑,道:“高温铜碳银复合超导材料性能虽然足够优秀,但并不是没有替代品的。”

“可控核聚变反应堆和大型强粒子对撞机不同,后者追求极致的磁场控制,前者只要能约束腔室中的高温等离子体湍流就足够了。”

“而且它本就是要对外出售的,所以并不怎么影响。放心吧,这个关系并不是很大。”

闻言,高弘明点了点头,道:“这样的话,购买一台设备回来的确可行。”

徐川笑着说道:“其实并不一定要国外的,国内的其实也可以。我之前看一些在建设的托卡马克装置性能参数也能满足,只是说从国内购买的希望估计还没从国外购买大。”

老实说,国内的托卡马克装置,其实数量不少的,不过有一半是试验研究型,无法点火运行只能做一些实验;另一半,则是在建当中了。

这些在建的,虽然大部分都符合要求,但他总不可能将其他人的项目设备拆掉来解决自己的问题吧。

更何况国内负责托卡马克领域的还是庐阳的谌明继,他不点头同意,估摸着也很难买到。

至于退役的老设备,目前国内暂时还没有符合要求的。毕竟国内的可控核聚变发展还是比较短的。

所以他更看好从国外购买比较好一点。

彭鸿禧思索了一下,道:“那你有购买的目标吗?”

徐川想了想,道:“法兰西的tore supra超导聚变装置、沙俄的t-15聚变堆、日耳曼国马克斯·普朗克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的老asdex装置、米国麻省理工学院的阿尔卡特c-mod紧凑型聚变堆。”

“目前来说,我考虑的是从这四个中去商谈一个。其中阿尔卡特c-mod紧凑型聚变堆和asdex聚变堆是我比较看好的两个。”

“它们各有各自的独特优点,前者是世界唯一的紧凑型强磁场核聚变托卡马克装置,后者则是因为普朗克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深厚的底蕴,设备相对更加完善改造起来更加简单。”

“而且这两者目前都处于完整退役状态,洽谈起来也会容易一些。”

“当然,如果伱们有其他的考虑和选择,也可以说,商议一下。”

彭鸿禧思忖了一下,问道:“买一台回来倒不是什么问题,点钱什么的都是小事。只是咱们现在自己也在建聚变堆,虽说时间还要两三年才能彻底完工,但对于可控核聚变这种项目来说,两三年并不长,到时候两台聚变堆设备会不会有点多余?”

徐川笑了笑,道:“没关系,如果说要执行购买聚变堆装置的话,那么栖霞山那边的工程我后面会进行调整。”

“嗯?”彭鸿禧轻疑了一声,看了过来。

徐川接着道:“如果购买设备成功,栖霞项目基地那边的聚变堆,我到时候会修改方案,直接设计成大型示范堆!”

“如果一路顺利,这也会是

闻言,彭鸿禧和高弘明都忍不住倒吸了口凉气,被震撼到了。

这个变化,哪怕是对于他们来说,都可以说是极度疯狂的。

试验堆、实验堆、示范堆、商业堆这四个虽然都是指可控核聚变反应堆,但概念可完全不同。

试验堆正常来说一般只能做阶段性或者某种固定类型的研究。

比如国内的大部分老设备,如环流器一号hl-1,主要研究的就是辅助加热及驱动系统、以及弹丸注入系统和超声分子束注入加料技术等方面的东西。

而实验堆就相对完善一些了,如east装置,就可以进行全套的聚变实验,拥有除去实际发电运行外的全套设备。

当然,能够满足等离子体实验最基本实验需求的实验装置其实都叫实验堆,从理论上来说,试验堆和试验堆其实差不多。不过还是可以根据完善程度来区分一下的。

至于示范堆和商业堆,就是另一个层次的设备了。

示范堆的标准是“实现从等离子体约束到聚变反应再到电能输出等可控核聚变一系列环节的设备。”

而从世界上

截止到今天,各国的各种实验堆层出不穷,从磁约束路线到惯性约束路线、从托卡马克到仿星器、再到激光聚变装置都有。

全世界的实验堆林林总总加起来,也超过三位数了。

但无论是米国还是华国,亦或者欧盟,没有一个国家或者一家机构能够完成可控核聚变的示范堆建造。

关于示范堆的安排,目前也只是停留在ppt和计划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