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55章 条条大路通罗马(2 / 3)

加入书签

品性和交道都还是很不错的。

这边,徐川刚感叹完身边的好学好友都很不错,坏消息就来了。

前往庐阳科学岛可控核聚变工程申请east装置验证等离子体湍流模型的高弘明与彭鸿禧两人回来了。

“庐阳那边的east装置,没有谈下来。”

办公室中,彭鸿禧叹了口气说道,他感觉自己有点对不起眼前这个年轻人。

自己作为国内可控核聚变领域的元老之一,受对方重视数度邀请出山,结果这点事他都没有办好。

本来信誓旦旦的想着这事对他来说不难,容易;毕竟谌明继也是以前的同僚,两人关系还不错,没想到对方早已经不再是他熟悉的那个人了,不再是那个一心为了国家可控核聚变事业发展的人了。

或许他的目标的确没变,但在这一过程中,目标和理想中已经掺杂了太多的私心。

对方现在是庐阳可控核聚变项目工程的总负责人,也是华国国际核聚变能源计划执行中心的主任,也是国内可控核聚变项目领头羊,手握着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的经费,领导掌控着数百个项目。

如果放到古代,这种地位也完全可以说是一方强侯了。

而在国内的学术界,他能掌握这么多经费,掌握这么多的资源,可以说是绝对的帝位,也可以说是一方学阀。

尤其是在可控核聚变这一领域,哪怕前景再诱人,但在研发阶段本身的蛋糕就这么大。

国内的可控核聚变工程,尽管分托卡马克、仿星器、球床、惯性约束等几大不同的研究方向,但实际上,国内的大部分相关资源都集中在托卡马克这一领域。

而谌明继作为托卡马克领域的总负责人,国内的托卡马克装置,无论是正在修建的还是计划修建的,经费在一定程度上都需要他进行审批负责。

别说是他亲自负责的庐阳可控核聚变工程了,就是国内的其他托卡马克,恐怕都需要考虑他的意见。

本来彭鸿禧还想亲自写份信送到上面告他一本的。

但回来的路上也好好想了想,最终还是无奈的放弃了这个想法。

上面知道了又能如何?

到了他们这种级别,哪怕是在科学技术蔀甚至更高层,也都可以说是神仙打架了。

上面得考虑双方所有人的意见,在这种事情上,顶多像派出所的民警调节百姓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一般调解双方。

强压谌明继让对方交出east装置来配合徐川完成等离子体湍流模型的研究实验是不可能的事情。

徐川是国宝级学者,谌明继也是国家的功臣,也是顶级院士学者。率领华国可控核聚变从无到有十几年的发展,走到了世界前沿,功劳苦劳都有。

尽管有一些私心,但放到国家层面来说,完全不算什么。

只能说,是他自己一开始并没有没有想明白,脑海中的记忆还停留在十几年前。

那时候国家说要搞可控核聚变,他们这一批核能领域出生的学者都振臂一呼转身投入了进来。

从一无所有、到06年east装置实现

然而十几年的时间过去,国家经济飞速发展,一跃成为世界

利益权力动人心啊。

尽管对方依旧在为可控核聚变而努力,但再也回不到十几年前大家蹲在一起吃着盒饭争论着如何优化某一处方案,某一个零件,大家力朝一处使的时代了。

听彭鸿禧简单的将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后,徐川点了点头,安慰道:“没关系的,彭老,我们还可以想其他的办法。”

其实一开始的时候,他就考虑到了这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是这的确不是一件小事,修改可控核聚变反应堆的控制模型以及后续还需要对聚变堆做出一定的调整,尽管理论上来说是可恢复的调整,但也不是谁都愿意接受外人在自己的设备上‘乱搞’的。

另一方面,则是国内学术界的种种了。

尽管他是独立主持的一个新项目,但国内可控核聚变领域的盘子就这么大,他拿走了一部分的科研资金,那么对应的,其他的可控核聚变项目科研资金就避不可免的会压缩一部分。

这种情况下,原本国内可控核聚变领域的负责人心里不爽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

不说学术界,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更何况国内的学术界尤为特殊,各大高校+科研领域组成了一个近乎独立王国的小世界。

在当初拿到菲尔兹奖,国家安排那位穆良才和他联系的时候,他什么都没要就只要了一个保障的原因也在这里。

所以在高弘明和彭鸿禧院士去庐阳之前,他就安排了使用高温铜碳银复合超导材料作为利益交换的后手。

只是没想到对方连等离子体湍流数控模型的验算数据都没看,就直接了当的拒绝了请求。

怎么说呢,这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