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40章 高温超导的机理与强关联效应(2 / 3)

加入书签

笔。

“五天的时间么,应该能找到一些方向吧?”

徐川轻声自语了一句,没有再多想,手中的笔在稿纸上计算了起来。

“如图一所示的层状结构,其低能物理主要由其中的cuo2平面决定。在cuo2面上,铜原子形成了正方晶格,而两个最近邻铜原子间有一个氧原子。从电子结构上看,其中涉及到的电子轨道主要是铜的3d轨道和氧的2p轨道”

“当对母体材料掺杂一定浓度的空穴后,其在低温下会进入超导相,用数学语言可解释为:”

“h=μd,σ∑iσdi,σdiσ+μp,σ∑iσpi,σp,σ-∑.pi↑pi↓。”

“考虑铜3dx2-y2轨道的单带hubbard模型,氧2p轨道上掺入的空穴会与铜3dx2-y2轨道上的空穴形成自旋单态的束缚态,即著名的zhang-rice单态。”

“为其建立低能有效模型为t-j模型,计算哈密顿量为:

ht-j=-∑,σtijpg(ci,σcj,σ+h.c.)pg+j∑si·sj”

书房中,徐川一边看着电脑上的数据,一边验算着铜碳银复合材料中的强电子关联结构。

用数学来计算物理,这是他这辈子在深研数学的突破,也是他当前最拿手的研究之一。

沉浸在其中,他一边计算着数据一边整合着脑海中的思路。

这是一条解释高温超导机理的路,以前有人走过,但只开辟了很短的一程,而现在,他在往前推进。

在这条原始的道路上行走,这辈子强大的数学能力是他手中的柴刀,披荆斩棘;而上辈子在物理上的研究则更像是一面罗盘,指引着方向,确保他不会开辟出错误的道路。

数学和物理的完美结合,上一次推进的是高能物理领域的粒子信息计算,而这一次,则是深入到材料学科中,去探索原子与电子之间的奥妙。

一点点的,徐川眼中只有书桌上的笔和纸,此刻他仿佛在黑暗中行走,眼前一片漆黑,只有远处闪烁着的一点灯塔亮光指引他前进的方向。

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窗外,深冬季节的天气反常的下起了大雨,天空乌云密布,笼罩着大地。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雨终于停了,太阳在挪动着脚步,试图将自己的光辉穿透乌云重新洒向人间。

书房中,不知从何时起便停下了手中的笔,站在窗边望向远方徐川,正出神的看着雨后那一道道透过乌云落在大地上的光。

望着缓缓在天际落下的夕阳,徐川的嘴角勾起了一丝笑容。

当丁达尔效应出现时,光便有了形状。

那一道道雨过天晴从天空中透下的光,在引领着文明前进的方向。

尽管他没有找到高温超导的超导机理,但已经找到了一条可行的道路。

剩下的,就是沿着这条路继续深入了。

如果能完成高温超导的机理,在未来,他或许能通过数学计算得到高温超导材料的超导态。

到那个时候,超导材料将不再是桎梏科技发展的阻碍。

甚至,说不定他能以此继续推衍,找到新的,更优秀的常温超导材料,将其广泛用于工业各界。

毕竟他后世研发出来的铜碳银复合材料的性质,有些偏向于陶瓷材料,虽然能在常温常压下实现超导,但加工成型困难,且容易受到干扰。

这种受限的常温超导材料,用于可控核聚变,粒子对撞机这种顶尖的科研设备上还行,但是要广泛将其用于发电、输电、储能、弱电等领域还是很困难的。

特别是那些工作环境相对恶劣的设备,就更无法利用了。

如果能找到一种类似于铜铁金属材料的常温超导体,那么现有的科技发展将迎来一次真正的飞跃。

想了想,徐川返身从书桌上拿起了手机,找到了高弘明的电话拨了过去。

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高弘明就迅速从可控核聚变工业园区赶了过来。

“徐院士,您找我。”

徐川点了点头,拿起准备好的硬盘递了过去:“这个里面是针对可控核聚变反应堆腔室中的等离子体湍流建立起来的数学模型。”

“原本我是准备亲自去一趟沽城进行验算的,但现在情况有些变化,我手里还有一些其他的事情,就不准备亲自过去了。麻烦你带着这份硬盘跑一趟吧。”

闻言,高弘明迅速道:“跑一趟不是事情,但您不去,我也不懂数学模型和测试方面的东西啊。”

“如果您实在脱不开身的话,我这边跟上面反馈一下?延期一点时间?这个没关系的。”

徐川想了想,道:“延期不是解决办法。这样吧,我给彭鸿禧院士那边打个电话,让建模部门之前优化模型的两个负责人出来陪你一起过去。”

“这份模型是他们优化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