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87章 对垒(2 / 3)

加入书签

如今的这个地步,对于如此重要的战场,他不放心把指挥权交出去。

现在曹操可以动用的兵力有限,没有办法全部增兵,否则的话长江就守不住。而如果只增兵许褚那边,那么其他几处战场怎么办?何况他们也没办法判断王言那边是否有更多的兵力。开战已经一个多月,王言的军事动员力量强大,谁也不知道到底调了多少人过来。

当即,诸葛亮写了文书,讲明白了他的战略意图。

但是反过来讲,既然都知道江关的重要性,老曹自然也是知道的。重兵防守是必然,三五万军队总是有的。所以人们自然就会拔高江关,从而下意识的忽略。

一旦王言这里没挡住,其他几处战线又被打崩,那么扬州这一战就结束了。王言大举进兵,长沙也保护不了多久。之后他们退守蜀地,王言大军围攻,纵然蜀地险阻又能据守多长时间?

想要出奇制胜,又如何出奇?他们连江都过不去。甚至就算让他们一战覆灭扬州这边的十万精锐,控制了江南地区,也于事无补,只能说又多活了十年。因为王言的底蕴在那里,损失十万精锐确实伤筋动骨,但是他们想要北伐,也是难如登天。

到现在为止,他直接发动的一线战兵已经达到了二十万,汉中、扬州各十万。而二线的民兵,以及十五岁以上半成年的男丁,达到了百万。其中二线民兵负责押送粮草,补充兵员,守卫各处关隘以及江边等等,十五岁以上的则是单纯的负责运送粮草,给他们提供一些战争参与感。

总的来说,现在的诸葛亮还是年轻,更有冲劲,一如原本出山时候意气风发,而不是五丈原之时的无尽遗憾与落寞。

更重要的一点在于,大军屯驻和大军调动打仗,消耗的粮草是不一样的。即便王言不能打出歼灭战,老曹的粮草也没法支撑更久,旷日持久,曹操必败。

亏着王大将军不知道他们竟然胆大包天的有么美的想法,若不然的话,这帮人战败了是绝对没有好下场的,实在太侮辱人了。

综合来看,目前的情况下,确实只有寄希望于能够干死王言。只要王言死了,虽然底蕴还是在那的,但是内部的政治斗争之下,必然影响战事。甚至如果他们活捉了王言,完全可以囚禁王言,那么王言的手下是绝对不敢乱动的。

说到底,王言就没把老曹当对手,他也确实是有这样的实力,毕竟都种了二十多年地了,哪能是白种的。

虽然发动了百万男丁,但这还达不到全力以赴的程度。因为还留了很大的余地,准备着明年的春耕事宜,种地的事儿是打死都不敢耽搁的。

曹操不说话,他们当然也不会多说。

很简单的道理,王言的目的是全线渡江。因为如此一来,王言就不必跟他老曹全线的隔江对峙。谁都不敢使江边空防,王言渡江,老曹玩完。老曹渡江,对河南进行破坏,损失太大,王言好几年白干。

这个十五岁以上,是包括了以前的退伍士兵,除了残疾人以及四十岁以上的男人。大量的警尉没有动,还是在各地维稳,以及处理各地的物资转运问题。

一个月过去,命令已经通传四方,从东北到草原再到凉州,就没有闲着的,全都在为战争服务。

他们在蜀地的战略,就是守。抵御住汉中的攻击,发现良机,能够给王言方面沉重打击。顺便也等扬州这边的情况,接着再议。

许是觉察到了士气的低落,曹操重重的将酒樽放下:“传我军令,调遣三万兵马驰援许褚,再调一万五千兵马,各部增兵五千,必须守住。明日我亲往阵前,生机在此一战。若擒王言,大事可定。若不成……天亡我也。”

这就是诸葛亮不同的地方,自称有经国抱负的选手,虽然在王言治下当了这么多年的官,干的也不错,思想理论学习的也挺好,但总是想要更大舞台的,总想施展他的才华。

不过老曹当然不一般,他

是故,我欲破鱼复江关(夔门),此通荆、蜀之要地,且我南郡沿江驻军甚广,可以东西夹击。曹军若发对岸兵马救援,则我海军可渡江而击,直取长沙。若其不救,江关既下,蜀地既平。纵江关有重兵防守,轻易难克,我军攻之,亦可动蜀地曹军。有百利而无一害,如何不为啊?”

在场的都是有智慧的人,都明白王言这一次的猛烈进攻,到底有什么影响。

所以老曹喝闷酒,所以一众有智慧的谋士不说话。

军政分家,以前他不清楚军队的实力到底是怎么样的。现在他统率大军,深入明白了实力。诸葛亮表示这辈子就没打过这么富裕的仗,想要行行险,也是难免的。

所以他决定殊死一搏,寄希望于他比王言更高明,八万大军,在那么小的一个地方,他就不信干不过王言……

一份送到南郡,要那边守着的军队注意,必要的时候一起进攻。一份当然是送给了郭嘉,一旦局势有变,郭嘉要有准备的。他这边被包了饺子,更要郭嘉发兵援救。还有一份,送到了洛阳督军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